刺鲸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中国 2017

导演: 杨千桦   

评论:

  • 潘寄南 9小时前 :

    对于新冠很真实的写照,讲一个故事,记录一段事件,拍的真好。长镜头+虚焦把焦虑和无助完全表现,朱迪演技真棒!今年已经好几部大片了,大火!

  • 苦绮烟 8小时前 :

    本来是冲着小变态来看的,给2022年6月在北京的我看emo了。“基本健康条件到底讲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我们的生命不再有同样的价值了”

  • 琛天 8小时前 :

    把英国防疫措施讽刺的。。。基本揭了一层皮。。。

  • 洋春柔 7小时前 :

    高潮那段长镜头绝了,就是结局飞越养老院转折有点生硬。

  • 陀傲白 4小时前 :

    希望某些人好好看看什么叫现实主义题材

  • 豆清秋 7小时前 :

    对比一下剧本 摄影 演技 价值观 再来探讨什么能被称为文化大国

  • 肖安阳 8小时前 :

    2.利物浦口音还是那么有趣,回忆啊。

  • 禹悠雅 9小时前 :

    we need someone to unveil the overlooked.

  • 谷晓旋 6小时前 :

    一种疫情影视的正确打开方式。

  • 祁瀚宇 9小时前 :

    幸运的鸵鸟,很难说疫情让我的生活起了多大的变化,或者是一些微妙的变化已经潜移默化了。虽然听见人们谈论疫情是如何从内容和方式各方面分割和改变了音乐影视的制作,但这算是我看的第一部直面疫情的影视作品。本着看jodie show的愿望点开,持续的大特写配合衰老、痴呆、病毒、死亡的环境,压抑窒息的氛围不言而喻,jodie毫无疑问的优秀。最大的感触还是对比带来的,现在封控区的状况,去年早早的初步胜利,我们拍出歌功颂德和性别歧视;他们的电视台早早关注到卫生体系的偏倚、决策失误、疗养院的被忽视,拍出死亡和绝望的面孔悲伤和对执政党的愤怒。并不是说有多好,而是这是一个半小时应该存在的声音。苏兰和卡米在bafta后台采访讲到电视的重要性,它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生活,把人们连接起来。不只是没有媒体,没有艺术,我们也没有生活。

  • 郝嘉云 3小时前 :

    中间朱迪·科默那场二十分钟的救助戏码在电视电影中属于教科书级别,你可以嫌弃英国影视作品时不时的小家子气,但是它们的剧作和演员的表演能力才是咱们的学习方向,所以别只会用韩国电影的手法来舔菊了。

  • 练曼安 3小时前 :

    不用刻意煽情,也不用歌功颂德,把最真实的画面演绎出来,观众自有评判。刚发现有病例的那一段演的极好,几乎沉浸其中。虽然我国防疫政策给大家带来了诸多不便吧,不过这样一比较,群体免疫政策未免太不人道,生命面前真的有所谓的priority吗?作者把目光投向疗养院,投向老年群体,他们最容易被感染却被忽视,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我想没有人想被那样对待吧?最后再感叹一下医疗资源真的太少了!

  • 祁瀚捷 7小时前 :

    原本以为就是描述特殊护理院的日常,料想到了会有生离死别,会有艰辛,但没想到是一部以小见大的抗疫电影。没有过多的煽情,没有激烈的场面,却轻易就把当时历经这一切的人心中茫然、害怕,绝望一下勾了出来。说怎么会带着病人出走,我想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在末日感下,也是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局的该管不管、正做不做吧。

  • 诗正 8小时前 :

    因上海疫情而看

  • 韵雅 3小时前 :

    其实电影的主题很简单 就是帮助 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对他人缺乏关心 在善意礼貌之下是冷漠 特别是这种疫情灾难面前更能显示出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漠不关心 充满着冰冷的规则

  • 谛辰 7小时前 :

    7.9 关于疫情、关于阿兹海默、关于特殊病患管制的社会暴力、关于卑微的年轻人,第一次警报伴随拉出死者房间昭示浩劫的来临,第二次伴随逃离的车上狂笑象征触犯条例的危机萦绕,第三次则以淋漓直面的质问和切肤的离别之痛加之疗养院的深不见底的不知罪之罪,疯狂地戳痛受众令其清醒,去感受这个社会的病态和粗暴。深焦特写和长镜头运动结合好评

  • 禾阳煦 7小时前 :

    “It's not my department” 每个人都在说这句话。

  • 曼美 3小时前 :

    前面挺好看的,尤其是涉及到的新冠肺炎,但是最后三分之一转场铺垫过于薄弱,导致对男主线处理非常突兀和尴尬。与此同时,最后结尾对政府的质问,更显得缺乏说服力。

  • 运家 8小时前 :

    #豆瓣电影

  • 柏桃 3小时前 :

    Sarah最后在警车里对着镜头的含泪控诉,是每一个底层小人物心里的呐喊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