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的偶然还是有点刻意,老公进门说“佐川”就有种不妙的感觉,熟悉套路的人可能在教授报邮箱名时就会咯噔一下。但办公室里的戏太秒了,人物之间的距离、视线,以及最重要的门开关内外空间的妙用,光天化日下的微妙情欲,颅内想象高潮迭起。
三个故事, 三种全然不同的风貌;舒缓的钢琴乐和结局轻巧的落点过渡着彼此,提醒看客它们背后有个共同的想法。对于巧合与“What If”的想象与延伸,串起了这些角色不同的经历与相遇。有人丢散,有人尴尬,有人找到;别致的走向组成了很舒服的一次体验。最好(或是最有趣)的故事是第三个,预设的前提俨然可以并入某个(黄金期的)《黑镜》;《现代爱情》必须靠边站,是对它最诚挚的夸赞。真的还没有想要拿奖的流媒,对导演发出一个诗选剧的工作邀约吗。
说实话因为被盛名拉来,我却没有如预期喜欢滨口龙介。唉 明明是很喜欢的也该鼓励作者型导演的,毕竟难的多,同时要求却比一般导演苛刻许多。我自己太明白其中的难度。可是只是很个人的不喜欢这些故事而已。最喜欢第二个,但是也只喜欢教授的部分,对于女主为什么要那样做完全无法理解。第三个故事恰巧刚看完合法副本,于是和阿巴斯就有了对比。第一个故事我没法说……what???
3>1>2. 超喜欢第三个故事,投缘的人将错就错、彼此倾诉说不出口的话。即使已经失去的幸福无法再追回、埋没在岁月里的遗憾无法被消解,还是温柔地拥抱不完美的人生,拥抱每个赋予过自己力量的人。是我喜欢的日剧味啊。PS.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如果你俩都用iphone 直接 airdrop 传录音就没后面那些破事儿...
PS:被朱迪·科默美到!
剧本写得好 滨口龙介抓到了那一点过剩的感觉
第11届北影第1场。秘密是必要的存在。也许前任和已失去未得到与陌生人更容易令人敞开心扉。 最喜欢第二个故事。
看完《驾驶我的车》后,追过来看这部。三个短片靠对话探索人物的内心,很有候麦和洪尚秀的风格。
一直觉得类似第二个故事里女主那种 对shallow和profound的通达是一种难以习得的天赋...人和人的相接和错位,在这里比在侯麦的城市要鬼魅许多
Let’s pretend... 密集台词轰炸但因为是日语而听得很爽(?)
第一个 识作不识 第二个 不识作不识 第三个 不识作识 这闭幕电影很绝。
57th #NYFF 2021《再来一次》“你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怎么都填不上的洞,不知道你心里是不是也有一个相同的洞。或许现在的我们,正是通过那两个填不上的洞而心意相通的。”
太有意思了!一个中世纪背景包装下的关于“不要靠近男人你会变得不幸”的故事,老爷子牛逼!以及,大本编剧的那一章给自己加了场4P的戏,优秀!
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的魔法 会害怕下一次见面就消散 对第二个始终要打开的门比较无感 前两个的直率和大胆更奇观一些 第三个实在是太美了 女性的心碎之歌 有些话无法对身边人说 却只能对数十年没见的扶梯上偶遇的“陌生人”道出 “我只想问你选择过得开心吗”“有时候也会突然不理解为什么会在这地方”窗前蓝色的短袖和沙发上的黄色抱枕 悠悠二十年 流光把人抛 怎样的曾经才会值得这么刻骨铭心 即使不记得你的名字还是记得你
在这里这两者都通过电影化语言调和了现实与主体
这种特意的引导使得日常对话也变得具有仪式感
且不论这个观点对错,单凭这坚定而真诚的肯定,这碗鸡汤还是好喝的。尤其是在被社会准绳鞭打得无地自容的时候,有个自己欣赏尊敬的人能郑重地肯定并鼓励自己坚持自己的特质,这太感动了。
#BJIFF重看。(短评未改)三个故事都好喜欢。的确个个都是偶然与想象。第一个故事里用一个“洪氏推拉”完成想象与现实的过渡,有趣的是在今年的柏林滨口龙介可是和洪尚秀同场竞技的。第二个故事“五年后”那段其实挺刻意的,就像是为了交代角色的结局而设定。第三个故事最喜欢,蓝衣姑娘第一次见到白衣姑娘时手紧紧握住不愿意松开,最后两人回到同一地点终于相拥,虽然在角色的世界里充满着各种遗憾,但是传达给观众的全都是美好,太美好了
就是plus版本的洪尚秀嘛,时间上double,洪是情感琐事小确幸。滨口思绪更广些更偏重情绪表达,和戏剧连贯性。都是生活都是人都很好,不见得谁比谁高级。
年度有毒男性气概批判大片,老公以为自己是“老实人的复仇”,万人迷以为自己是遇到“欲拒还迎”,但站在女性叙事立场才看清这是千百年来最烂街的女性被利用、被压抑、被凌辱的故事,而正义伸张的前提首先是“滚钉板”,三位主演奉献了精彩表演(但是稍不满意的是本马达和司机的美音真的令人出戏,更不要说本马达的扮相哈哈😂)好在最后运气在女主这边,死了丈夫好出门再活30年~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