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浓雾中不知该去哪儿的自己……
就能感觉到电影没打算要讲好一个故事,侧重点不在这上面,然后美术和摄影蛮好的,表演和场景的设置也很有话剧感。是那种我不在电影院看看一会就关了的电影hh
声音效果不行啊,画面也是灾难,日戏一片银灰黑,夜戏一片黑,看不清啊,摄影运镜不流畅,感觉情节张力也不突出,除了烟雾氛围挺不错的,主旋律艺术电影任重道远啊……
三星半!
至少三星,不知道是不是很像胶片拍的,质感真的很好,很多地方都很舒适不刻意
BJIFF2021第十六场。淡化人物和叙事,完整的美学体验。一部试验性作品。北影节最佳摄影预定。
有史以来第一部没看完就离场的电影 结束时间比计算晚了一小时
对不上口型的台词是真实感崩塌的开始。所有所谓的诗性的意向,蛇落水尸体想自己开枪等主角内心的外化段落都因为洪班长人物的未建立而显得空洞。结尾一人一句誓师大会又暴露了导演没想好到底是要群像还是个人的犹豫视角。血雨有点想起红van。
放在主旋律战争片里算是有风格,但风格实在压过故事太多,反而让人对故事没什么印象只记得风格。
“我们都是自己人”也是挺讽刺的,只能说胜者为王吧。上面斗争的时候,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生命的定格的瞬间凸显战争的残酷
2.无效的跟随式长镜头滥用,挺废烟饼的。对标伊万的童年 看不清人脸 更别提表情细节 比较好的几场戏 开头的是湖里男主想象的尸群 男主引领大家去炸国民党炸药库的山洞大斜坡大仰角 其他令人昏昏欲睡
虽然是一部战争题材,但全片被祖国壮阔山河独有的那种灵性和质感所充盈着,山、水、人的唯美结合诗意十足
也不是难看…就是画面摄影什么形式上看起来还可以,就是…不好说
这是一部学术上突破勇于尝试的电影
7/10。至少是主旋律的一种全新尝试,虽有不少问题,但依旧可圈可点。水墨画般的镜头语言是优势,仿佛在致敬《伊万的童年》《雁南飞》之外还多了一些中国独特的东西;但斯坦尼康太过顺滑让电影感有些消减,个别演员表演不自然与配音方面的不和谐反而让人有点正在看CCTV6的错觉。可惜了俘虏这条线,小男孩没死在黄金分割点上,俘虏的内心世界也没有深挖。
运用大量空镜头渲染气氛 尤其注意构图 很多镜头都有绘画的质感 对于战士的群像塑造可以说是成功的 作为一个“人” 他们在面对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生死时会有动摇 当然 最后任务的成功也是不令人意外的 结尾引人思考 P.S. 院线版一些镜头切换似乎有瑕玼
剧组的摄影机滑轨是不是质量不好。。。有美的感觉,喜欢最后一个镜头。但是人看完都没分清真的难受,调度的存在感也太强了
80/100 淹没在血雨中,等待黎明的到来。美院出品就可以做好预备了,它的重点就是导演摄影和场景设计,熟悉但沉重的题材也让剧本没那么浅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众耀武扬威的主旋律中,它很不一样。
听了映后交流会,感觉整片拍摄过程就和电影的故事一样,被下达了一个不可逆的指令,最终的结局也必定是悲剧的。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