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刚开始对这部电影是排斥的,以至于其他几部看完了才来看这部,毕竟小品或话剧改编的电影并不太像电影,台词设计得太完美、太满,梗也太密集,虽然很好笑,但并不真实,不像生活里会说的那些话,倒像加长版的小品(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但好在贾玲的情感是真实的,通过这部电影也让全国观众知道了自己母亲的名字叫李焕英。纵观全片,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夏洛特烦恼》、《乘风破浪》、《少林足球》、《夺冠》、《想见你》,不能说它特别好,只能说他特别讨巧,笑点有了,泪点也有了,再加点煽情、反转,母爱升华,确实是大众喜欢的类型。前面90分钟3⭐半,最后30分钟的剧烈反转,纯属意料之外,多加一⭐。
贾玲和妈妈喝酒那段看得我跟着一起掉眼泪,这不就是我妈妈嘛。
实现了本轮春晚欲为之而未成的全民抚慰功效~~
作为导演处女作,影片完成度很好,但影片质量也仅仅只是及格线。可能本身太过冷血,不管是借着热搜在网上看过的原版小品还是这部大电影,都无从感动,尤其是浮夸的哭戏。当然,我相信贾玲是真诚的,不过这股情感上的真诚也就独一份,很难再有了。★★★
如果客观评价,确实不够成熟,可整个观众席都哭成狗谁还顾得上客观?能让每个人代到自己就已经成功。有些故事,即使猜得到剧情照样让你一秒破防,因为人生早就写好相同剧本,不可逆的大结局,生而为人见者有份。从英文片名出来就开始崩溃,因为进电影院前刚决定不回我妈的消息。第一次一个人过年,以欺骗家人的形式…冠冕的理由有很多,却没有一个可以粉饰负罪。没有让她高兴过一次的贾晓玲就是我自己。想说的有很多,好像都无意义。高中也和同学讨论过,怎么还清父母的债,她说只有下辈子做他们的妈妈…这竟是所有人都做不到的朴素愿望?想从带她看一场电影开始,这件说了很多年的小事,希望这一次我能做到。
可能是宣传导致期待值太高了,看完很失望。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粗糙版的《夏洛特烦恼》+《重返二十岁》+《我和我的祖国》。在妈妈说那句“我觉得我这辈子过得特别幸福,怎么就不相信我呢”的时候,后面的“反转”剧情差不多就猜到了。整体的原创性不高,前半段笑点也很尴尬,过于直白外放,剧情设置也有点生硬,部分画面甚至有些恐怖诡异。
毋庸置疑,贾玲是极真诚的,这份影像也是极私密的。以至于观众在阅读和评价这部作品时,几近于对私人日志的窥探,也在这种柔软的私人情感织成的密网中,意识到自己的逾越。态度之外,这部作品也是非常“中国”的。它最核心的情感动机,来自“争气”,每个中国人肯定都会心一笑。在国企厂矿的小社会里,熟人那种微妙的攀比、结盟、面子……在微缩社会中不断摩擦放大,又在时代洪流中一齐逝去。而在贾玲对母亲浓墨重彩的情绪宣泄中,父亲的形象几乎隐形,就连最后开跑车的幻想中也没有父亲的身影,这也非常中国。我蛮喜欢本片对旧时代的还原,也哭哭笑笑看得满开心。但不得不说,“死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对大多数互相控制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来说,早早离开的亲人才能成为心头永恒的白月光吧。
这就是导演只拍给自己妈妈电影 而不是献给所有妈妈的电影 你懂我意思吧 全片0共鸣 更别说泪点了 6.5分 但是如果我事前知道是双穿越设定 结合剧情 不及格分
焕英阿姨啊,你女儿小玲现在可有出息了,你在天上看到了吗?
社死现场就是和妈妈一起看,她笑了我哭了……感觉是一种生理反应,想到贾玲从小品到电影始终没法化解的遗憾,就有点唏嘘。电影虽然小瑕疵也挺多,但还是讲好了一个故事(对国产电影的要求就这个要求)。不过洗脚时也和妈妈讨论,她觉得一个母亲肯定会天然爱孩子(并声称她不是在催生),但我说这个世界不爱孩子的母亲也不是不存在,我们身边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电影表现的只是一个单一的维度。如果没有片尾那段煽情可能会更好。
(说的不是贾玲,贾玲很会选点)
看了影评后,特意约妈妈一起看的。可能因为被一定程度地剧透了,所以前面很多暗示的小细节哭得比较厉害,发现妈妈也穿越了那里反而平静了许多。看完后跟妈妈散步回家,聊了我和她,也聊了她和外婆,算是成年后聊得最深入的一次。妈妈为了这个家庭真的牺牲了很多,希望自己以后能尽可能地让她快乐。
既然母亲能在匮乏中让孩子快乐,为什么平凡的我们非得等到拥有什么才去回报,让妈快乐是很具体的很眼前的事情,不要让它变成遗憾。
烂俗穿越,歌曲串烧,注水小品,段子集锦,
“她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拍了这部电影,而是因为想拍这部给妈妈的电影才当导演。”
结构和剧情上的硬伤肯定在所难免,毕竟是贾玲第一次导演。但感情是真的,毋庸置疑的真切,一种中国特色的,与母亲的关系;这种关系,怕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几岁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没有办法抹掉的。都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回家过年了,非常想念大洋彼岸那个跟李焕英做过很多相同事情的妈妈。
非慈感念,无以纵冥阳之两界。
妈妈原来知道你是为她而来🥰喊着我宝跑去接住的时候好感动 有时候哭也不是感同身受,而是有点难过自己好像未曾拥有过
带老妈外婆看这个片子真是无比正确,电影归根结底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艺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的创作可以弥补其他任何不足。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